太原地铁1号线在7月29日成功进行了自主运行控制系统的测试,最高时速达到72公里。新系统配备了智能感知和安全性极高的“列车鹰眼系统”,大大提高了列车运行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7月29日,太原地铁1号线进行了自主运行控制系统的测试。这套系统被称为列车的“大脑”,主要负责列车安全高效的运行。相比于传统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新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智能感知的自主运行控制,不仅为列车装上了聪明的“大脑”,还配备了“智慧的眼睛”。据机电设备部信号主管工程师赵振杰介绍,这套系统让列车具备了自主运算、自主规划和自主决策的能力,通过车与车之间的“对话”,实现了列车的智能化运行。
这次测试中,1号线的电客车都配置了安全性最高等级的SIL4级智能感知系统——“列车鹰眼系统”。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通过雷达和摄像机实时探测列车前方的障碍物,并根据探测到的信息及时控制列车运行。这样,在发现前方有异物或者人员误入轨道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控制列车减速停车,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赵振杰表示,“列车鹰眼系统”在直线区段的探测距离约为300米,能够有效避免撞人撞物的风险。
在7月29日下午进行的测试中,列车在模拟正式运营的场景下上线运行。列车完成休眠唤醒、自检程序后,自动驶离马练营车辆段停车列检库,进入1号线正线,运行平稳,最高时速达72公里。特别是在中心街东站设置的人形障碍物测试中,列车及时发现障碍物并成功减速,最终停在距离障碍物约50米处,整个过程非常平稳,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太原地铁1号线此次成功的自主运行控制系统测试,标志着太原地铁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新系统的应用,列车不仅具备了更高的自主运算和决策能力,还大大提升了安全性。特别是“列车鹰眼系统”的引入,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的同时,更有效地保障了乘客的安全。这样的技术创新和实践,不仅是太原地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未来,随着更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期待地铁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太原地铁的成功经验必将激励更多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市民打造更加舒适和高效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