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太原特价房>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别只盯着同学的“5套房”了,人家父母有多拼,你知道吗?

太原特价房2018-05-11 10:24:47

前几日,一篇名为《 妈妈,同学家有五套房,我们家有几套?》的推送,在朋友圈和各大鸡汤公号里,以刷屏之势蔓延。

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后问,同学家有五套房,我们家怎么没有?简直是当代中国的天问啊!

一句话,直戳当代人的房产焦虑。而作者的应对是:教育孩子不要攀比,以学习为重。并告诫家长朋友,不可以对着孩子哭穷,更不能因为穷,而对他们过度宠溺。

对于人生的选择和价值的定义,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小猪佩奇。

作者心中的那只“佩奇”,是不换大电视,希望孩子专心学习;不换大房子,等到人多住不下再去换;不给孩子买好鞋,希望他节约钱用于学习。

简而言之,是一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平常心。

十年前52寸液晶彩电需要1万多元,现在的只要3000多;衣服帽子去某宝买,相当于早些年去实体店打了几折。

留下现金,貌似未来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

但到了房价这个问题上,如此“佩奇”,恐怕不止会被撞得头破血流,还掉了牙只能往肚里咽。

近几年,一二线大中型城市的房价,呈涟漪状接力暴涨。今天可以付全款,明年只能变首付,后年买不起车位。再后面,恐怕连茶水费都交不起了

这是文章的个悖论:延迟房产消费,并不能换取未来购置更大房产的优势。

PART 2

文章的第二个悖论点,作者似乎给“5套房家长”勾勒了某种人设,即:五套房=有钱人=奢侈性消费。

两者之间的那个等号真的存在吗?

恰恰相反,博士所认识的许多“5套房家长”,可能是中国最善于“延迟享受”的一群人。

我的朋友圈里,五套十套房的家庭,并不在少数。他们的心路历程,个个都能写成一本书。其共同点包括:爱房如痴,精于算计,主业拼搏,消费有度。

A夫妻,出生富裕家庭,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对楼市保持着极大兴趣,在承接家族产业之余,也能精准把握进出的时间节点。

平日不动产操作,理性刻苦,严守各种铁律。

比如,“淡季买酒店式公寓夯实租金,淡旺季转换大手笔建仓住宅,旺季抛售欠佳资产,囤积现金准备再出发”。

十多年来,他们将父母的两套老破小,变成坐拥5套LOFT+5套住宅,同时管理着20多组租客。

虽是富二代,座驾不过是20多万的上海大众,从未见其有何穿着。所谓奢侈消费,也不过每年旅游国内+国外各一次。

通过反复“离婚-清算-买房-再结婚”破除限购,再活跃于各大买房群,获取一手资讯与信息不对称优势,屡屡入手别人不知的尾盘或准现房。

一俟得手,则通过“全款-抵押贷-P2P-再全款”的无限循环,获取资金,以备下一次出击。

短短三年从一套89㎡起步,竟然积攒了近1000㎡物业。

目前,他们负债高达一千万,但固资总估值则突破数千万。而租金+P2P,以及基于资产背书建立的“信用卡+信用贷授信”,又为其不动产版图建起了两道“现金流”防火墙。

至于日常消费,因为每月都追求负现金流,自然严格按计划。看个大片,能看普通厅,决不上IMAX厅……

C夫妻,私营企业主。丈夫专心打理实业,妻子致力于参加各类看房团,各地买房。

多年来,他们坚持将企业利润的一半,用于全款房产投资。不仅将财富沉淀,还为企业积攒了的融资抵押物。

虽身价过亿,他们的消费也仅限于宝马5系+奔驰E级。但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却从吝大笔投入,花费百万高薪,聘请技术人才。

最后一个案例,是我认为很有“5套房”潜质的单身姑娘D。

从一开始的“买房靠男人”,到跑遍杭州,看房200套,到最后按揭买房,她的人生观完全被重塑。

买房之后,她为自己设立了精准的还款计划表,用于激励自己赚钱还贷。结果,个月就把原来的培训业务做大了十倍,一个月挣了一年的月供!

PART 3

的确,过去20年,许多人在楼市中一夜爆富,靠的只是运气。

但也不可否认,有那么一群“5套房家长”,凭借的却是不断升级的认知,专注刻苦的操作,使命必达的执行力,以及“对自己再狠一点”的延迟消费。

在子女的教育上,或者自身事业上,他们又常常一掷千金,完全不惜代价。

比如A夫妻,在下一代的培养上毫不手软,从幼儿园开始便是著名的外资双语(年消费20万起步);

C夫妻,一路将孩子送到美国常青藤名校。

孩子出国后,不仅替家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还经常回国,参与产品公关与宣传。在他们看来,买房实践,不仅是自身财富的积累,更是对子女的财商教育

因为,买房需要与上至政府部门、银行,下至各类销售、中介、装修队、租客和买家保持良好关系,斗智斗勇。

既要工于算计,又得诚信经营,这是对子女的人际交往实战。

买房需要精准估值,评估空间,计算风险,平衡好租金、收入、月供支出,动用各类信贷资源,这是对子女的理财实战。

买房还需要懂得建筑与艺术。

每一栋房子,都代表了开发商对于美好生活的投射,对品位的理解,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对子女的情操实战。

更重要的是,优质的楼盘,往往意味着优质的圈层。与优质的精英为邻,对于孩子的未来是一种“非对称优势”,这也是“孟母三迁”所诠释的真理。

BBC有一部著名的纪录片《成长》:对14例不同家庭的孩子,从7岁到56岁,进行了长达五十年的贴身观察。

片子中,那些出生中等家庭的孩子,只有极少数几个意志坚定者,要花上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做到与优渥家庭的孩子“一起喝咖啡”。

而其他人一不小心,便会堕入底层,穷困潦倒。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家庭的优渥,并不一定会给予孩子不良的、放纵的生长环境。

有时,父母的努力,是为了给予孩子更多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健康安全成长、接受更高等教育、对人生方向进行顶层设计等等

所以,过多讨论买房是否是一种“延迟消费,而提前透支”的先苦后甜人生模式,并无多大意义。

但毋庸置疑,当你拥有足够安全感的资产后,你的选择比别人更多。

只要你愿意,想飞去伦敦喂鸽子也行,想自己种一园子玫瑰也行。但是如果没有财富和资产,或许只能朝九晚五,为生存而战,只可以淡泊,不可以奢侈。

灯红酒绿,挥洒人生,是一种活法。清茶淡酒,淡泊名利也是一种活法。

我尊重每一个人的幸福选择。

但不得不承认,这一代中国人注定没法停下来,因为身边所有人都在奔跑。

如果出身普通,又早早淡泊名利,不争不抢,不买房不创业,佛系到了中年,你会发现随时可能被周围的人碾压。

君不见现在年轻的IT情侣闹矛盾,分手费就是一箱200万的现金。

英国学者托尼.朱特曾说:“时间是一面哈哈镜,它踩着某种步调,朝着一个方向走,它将超越绝大多数人的理解范围。”

在定义房子、人生和成功的时间河流中,这会是一个无法走出的魔咒吗?

作者:胡博士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