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太原城中村"软"改之小店区样本初探

太原日报  2015-05-24 07:39

[摘要] 随着我市城中村大规模改造,太原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服务城市、融入城市,以人为本,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创美好生活,应该成为为太原放歌的主旋律。

4月24日,是迎泽公园第七届公园文化节开幕日。跟往届不同的是,当天上午文艺演出这场重头戏,全部由小店区文艺爱好者倾情奉献。他们中不少人是城中村村民,“我们就是要把小店的节目演到市里去,这些特色的节目不仅要‘下乡’,而且要‘进城’,要演出小店区人民的精气神。”肖萍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便成为小店村“天音”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对小店区有着很深的情感。不断演绎的城乡文化

北格镇张花村乡村大舞台上献唱的崔保金,一曲男声独唱唱出浓浓的乡愁,北格镇流涧村人成喜忠带来了二胡表演,演绎出独特的晋风晋韵,小店区太原民歌传承人、舞剧《一把酸枣》演唱者刘卯生演唱的《五头赶车》,让人领略到太原民歌的独特魅力……“小店区城市与乡村、现代与古朴交织在一起,我们就是要把这种文化味道让大家都闻得到。”小店专场组织方之一、小店区文联主席王文钢说。

专场中露脸多的,还是小店区文化馆舞蹈队。这支舞蹈队基本由小店区城中村村民组成,她们主要来自许西、黄陵、王村和嘉节村。可别小瞧了这支舞蹈队,她们去年在全省比赛中获得第五套健身秧歌一等奖,在代表我省参加的比赛中拿到了二等奖。“队员们基本都没有舞蹈功底,年龄大的68岁,平均年龄也已40多岁。”队长卢云霞说,“大家平时在村里也没啥干的,但舞蹈的爱好让大家走到了一起。虽然舞蹈队没有工资,但要进这18人组成的舞蹈队可不容易,竞争大了去了。”

因为迎泽公园这场演出,王文刚“得罪”了不少人,有人直接推开他的办公室门问:“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通知我们?”城中村文化活动的兴起,让王文刚深刻感受到,“包括城中村村民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演出团队,需要找到能展示自己的舞台。”“现在哪个村没有几支体操队啊、锣鼓队啊、秧歌队啊、模特队啊、合唱队啊?都是自己花钱请老师。”黄陵街办文化站站长闫维丽说。她表示,10年前她刚接手这一工作时,“有活动都是催着人家参加,现在谁表演得好谁参加。”

很多城中村村民开始意识到,虽然靠房屋出租和集体分红来钱很快,但靠喝茶聊天或靠打牌打麻将消磨时光的生活,会毁掉这一代人以及下一代——花钱无度、不思进取、懒惰成性甚至染上社会恶习,只会让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在积习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即使闲赋在家,也要向爱好出发,正在成为一些村民的自觉行动。作为小店村“天音”合唱团的义务指导老师,肖萍收获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们没有任何基础,加上记忆力减退,要合唱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真的是难上加难,但他们为了圆年轻时的梦,什么苦都能吃。”在老一代人身上,肖萍看到了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让年轻的一辈少了对生活的抱怨。”在互动中完成文化整合

用肖萍的话说,“音乐是个好东西,我就是让村民们品尝到音乐的滋味。”在这一点上,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张建武提出自己的观点:城市建设,免不了要拆旧建新,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人文情怀,人文关怀;要知道城市的灵魂是人,也要考虑到人的情感。

在生活方式上,城中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传统、单调,这与以业缘关系(指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为主导的城市显得格格不入,也正是从心理上无法认同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为让城中村村民接受新的社区文化,2009年开始,小店区在全市开创了文化辅导员制度,让城中村原有的文化和市民社区文化逐步完成对接,普及群众文化,提升群众文化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文化辅导员全部为义务性质,现在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村配置2至3名的标准。”

小店区文化馆馆长王旭娟介绍,“这些辅导员每年考核一次,合格后由区文化馆颁发证书。”这些文化辅导员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编排百姓健康舞等形式,倡导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重塑城中村村民的价值观念。“以前是看碟学跳舞,现在是由专业老师指导。”提及去年第五套健身秧歌比赛中,能在专业选手云集的30多支代表队中拿到第7名的好成绩,卢云霞感受到了这支由村民组成的队伍脱胎换骨的变化。

5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昌盛东街的小店区文化馆采访时,省瑜伽协会会员刘转红正在带领大家做瑜伽。“学员以周边居民为主,现在已经有学员预订下期的培训,如今村民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和健康。”刘转红说。“我这人就不好户外活动,好静。前不久常感觉自己身上哪不舒服,也想通过瑜伽调节身心,让自己心态平和,缓解生活的压力。”来自小店村的赵静芳表示。如今,小店区文化馆不仅有瑜伽班,还有民族舞培训班、拉丁舞培训班、形体培训班、模特展示培训班、戏曲培训班等。这些班全部免费。

像刘转红一样,目前小店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已经扩充到100多人,覆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各大文化领域。通过文化辅导员等义务辅导培训等形式,不断增加着市民与城中村居民的互通,增强了两种文化的互动,潜移默化改变着村民们原本的文化认同。有村民这样调侃自己:参加文化活动之前老气横秋,参加之后红光满面,感觉越活越年轻。融入城市共建美好家园

村里打麻将的少了,寻找自己爱好图乐呵的人多了,城中村的文化建设正在成为村民自觉的建设行为。5月8日,小店区文化馆“五月繁花”国画展正式开展,参加画展的4位老人全部来自城中村。其中,年纪小的53岁,年纪大的71岁。前不久,记者在区文化馆碰到了白桂梅老人——此次画展的作者之一。今年53岁的她,在医院当过护士,干过个体,开过饭店,经营过副食店,却没想到今生与画画结缘。“以前就是通过远程教育听老年大学的老师讲,后来又听文化馆的老师讲。4个老人都没有画画功底,甚至大家一开始连笔都不会抓,就是想通过画画修身养性,丰富生活。”白桂梅说,“不管画得好与坏,闹高兴了。”不但有国画班,小店区文化馆还将开设西画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们需要有高雅艺术。”一文化志愿者表示。

自2月7日起小店区文化馆新馆正式面向群众免费开放使用后,王旭娟和她的8名同事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城乡居民急剧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文化馆天天爆满,晋源区晋祠镇甚至尖草坪区新兰路一带的居民,也慕名前来。舞蹈训练室有4间。“开馆没多久,这几个训练室就连轴转起来了。”一切建筑、设施等,都是为人服务的。如何在城中村改造中,在文化建设中加大“软”改,使城中村村民加快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便成为王文刚、王旭娟等文化工作者关注的话题:要加强城中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和文化娱乐及体育场所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要围绕特色,组建社区各种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要加大投资,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资,一方面应制定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投资社区公益项目与兴建社区文体活动设施……

当然,城中村改造更需要广大村民的支持。正如迎泽公园第七届公园文化节小店专场的主持人所说:随着我市城中村大规模改造,太原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服务城市、融入城市,以人为本,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创美好生活,应该成为为太原放歌的主旋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太原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